仍然是他。
到第五批的時候基本就沒有人跟著湊熱鬧了,除了下不了臺隻能死撐的吳御史。
趙飛燕,二十廷杖。
……
看到這裡,我產生了一個感慨和一個疑問。
感慨是,難怪皇帝在逐漸弱化薦舉制而提升科舉制地位,權貴世家的吃相真的難看。
如果從自家子孫裡挑不出好一點的蘿卜,至少可以選擇把他塞到不太重要的坑裡。
免得像吳御史這樣,有多大的舞臺,丟多大的臉。
他到現在也沒想明白,罵我妺喜褒姒,等於在拐著彎罵皇帝是夏桀周幽。
皇帝打他,美化的不是他的名聲。
而是皇帝自己的名聲——如此大不敬,誅他全家都不過分,但聖明仁厚的君主不和他計較。
這樣看來,這些家族也不是很團結友愛。
到現在也沒有人提醒吳御史換個發言角度……
而疑問是,為什麼妲己那次,隻打了十廷杖。
本來這個問題連我爹都沒想明白。
但作為一名劇本殺的忠實玩家,我習慣性捋了一下時間線——
Advertisement
那天晚上,皇帝在吃夜宵的時候,興致勃勃地拿了個毛茸茸的狐狸耳朵發箍給我戴。
艹(植物學名詞)。
15
剛看完信,皇帝就進來了。
他一落座,我就直接坐到了他腿上。
問今天吳御史又把我比作了誰?
皇帝怔了下,笑著捏了捏我的臉,問我是從哪裡知道的。
演,你接著演。
這封回信你應該已經檢查過二三十遍了吧。
難道還能是村口的王大媽告訴我的?
但既然他裝傻,我也隻能跟著裝傻。
於是我誠摯邀請他一起讀信。
他拒絕,說這是家信,他要尊重我的隱私。
……明年的奧斯卡提名沒你我不看,真的。
16
我一直都沒有再去坤寧宮。
皇後讓人傳了話,說她不講究這些規矩。
平時想去就去,不想的話就每月初一去坐坐就行。
而我確實不想去。
皇後這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大度,反而讓我感覺心虛。
另外我發現,後宮裡好像真的不是很講究規矩。
因為英嫔也完全沒想來拜見我這個皇貴妃。
隻給我送了一大袋子核桃。
已經全吃掉了,皇帝替我敲的。
小表妹倒是上門一次,問我宮裡用的是什麼蚊香,說出來她好避雷。
我本來有些懷疑這是在找機會和皇帝偶遇。
結果還沒等蚊子表哥回來,她想起自己房裡燉的桃膠牛奶粥要過時間了,立刻以百米衝刺的速度飛奔而去。
不過初一終究還是到了。
我硬著頭皮出了門。
坐一分鍾我就走。
17
三個小時後。
太監戰戰兢兢來傳話,說皇帝叫我回去吃飯。
皇後笑容溫和,說沒打完十六圈誰也不準走。
18
三個小時前我踏進坤寧宮的時候,她們三個正在非常投入地玩升官圖。
小表妹問我是不是沒玩過這麼高端大氣有內涵的遊戲。
看不起誰呢這是。
於是我就教了她們打麻將。
19
又過了一個多小時。
皇帝親自來抓我回去。
我正在做一副十三幺,就讓他等我打完這一把。
一把之後,皇帝坐到了我的位置上。
然後輸掉了我辛辛苦苦贏來的九十六兩三錢銀子。
外加二十兩的本金。
最後是我把皇帝抓走的。
20
我建議皇帝戒賭。
皇帝說我戒他就戒。
於是鳳儀宮最高的那棵樹上就出現了一個「三缺一在等你」的巨大條幅。
屢摘屢有,常換常新。
吃過午膳,我看著外面正在爬梯子的太監,問皇帝這是哪位武功高強的大俠掛的。
皇帝淡定地回答,英嫔。
我懷著對英大俠的敬意,問皇帝你不能管管嗎,至少讓她掛低點方便摘。
皇帝淡定地回答,英嫔隻聽皇後的話。
雖然覺得哪裡有些不對,但我還是順著這個思路,問皇帝那為什麼不和皇後聊聊呢。
皇帝淡定地回答,猜猜是誰讓英嫔來掛條幅的。
我整理了一下邏輯,得出的結論是不然戒賭的事情還是算了吧我現在就去打個八圈。
皇帝瞬間就不淡定了。
他用實際行動教我讀了兩句詩——勸君莫惜打麻將,勸君惜取下午茶。
美色誤人啊(我是那個「人」)。
最後這件事還是我自己解決的。
我教了她們鬥地主。
21
太後回宮。
你們是不是以為我把這個人物給忘了。
其實是她一年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宮外為先帝祈福。
這位先帝是個重感情的人,一輩子沒立過其他妃嫔。
兩個兒子都是皇後所生。
長子作為毋庸置疑的皇位繼承人,很小的時候就獨自住進了太子東宮。
每天跟著名師修文習武。
而太後則將滿腔母愛都傾注到了親手撫養長大的幼子身上。
沒什麼懸念,之後就是一個鄭伯克段於鄢的故事。
隻不過那位榮親王更蠢一點,在宴會上公然給皇帝敬了杯毒酒。
而皇帝更孝順一點,隻把弟弟貶為郡王流放到一塊貧瘠之地。
太後絲毫沒有被波及,繼續安享尊榮富貴。
至於太後則更……天真一點,居然真的認為皇帝是因為孝順才放過了她。
所以她隻要一回宮,就會很沒有 AC 數地出來蹦跶幾下。
上一次是中秋,她把小表妹召進了宮。
而這一次是除夕——
我小小打了個呵欠,抱緊了懷中的手爐。
太後回宮的第一個早晨,睜開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宣我來見。
而她由於昨天旅途辛苦,身體不適,又睡著了。
於是我隻能站在慈寧宮門外的雪地裡等。
還要裝作沒有看見幾個宮女捧著食盒從側門鬼鬼祟祟地進去。
真是的,反派何苦為難反派。
算算時間,皇帝下了朝就來幫我解圍的話。
我隻需要站兩個小時就行。
不過如果我是皇帝,應該會晚點再出現。
畢竟太後越是胡作非為,越能襯託出皇帝感天動地的的仁孝之心。
但最久也不會超過中午。
要是把我凍死在這裡也挺麻煩的。
我從袖子的暗袋裡摸了塊姜糖出來,正盤算著如何自然地把它放到嘴裡,身體忽然一輕——
皇帝面無表情單手抱著我。
另一隻手解了自己的鬥篷罩在我身上,轉身便向外走。
22
出了慈寧宮的院子,我用手戳了戳皇帝的胸口,示意我要自己走。
皇帝很叛逆,抱得更緊了一點。
我早就預判了太後的套路,是按照在室外存活半天時間做的準備。
因此我在絲綿小袄外面穿了件銀鼠袄,又套了件灰鼠褂。
然後罩上一件狐狸皮的披風,整個人扎實圓潤得宛如一個石墩子。
皇帝居然能用幹將莫邪的造型抱著我走這麼遠,堪稱天賦異稟。
問題是……我很無奈地又戳了他一下。
想抱就抱吧,但我真的不冷,自己的鬥篷自己穿就好。
皇帝應該也感受到了我驚人的重量,猶豫了一下,讓我給他把鬥篷披上了。
我松了一口氣。
慈寧宮到鳳儀宮的距離不算近。
古代不比現代,傷風感冒也可能會要人的命。
诶?我為什麼要關心皇帝的身體健康?
23
路走到一半,遇到了匆匆趕來的皇後和英嫔。
皇後素來身體單弱,這會兒走得急了,面色就有些蒼白。
英嫔攏著她的肩膀,是個半扶半抱的姿勢。
看到正在 cos 幹將莫邪的皇帝和我,英嫔的眼睛唰地亮了。
她低頭在皇後耳邊說了什麼,被皇後在頭上敲了一下。
皇後摸了摸我這身裝備的厚度,露出了放心的表情,問皇帝今天是罷朝了?
皇帝微一點頭,說了兩個字——侍疾。
兩人相視一笑。
這滿滿的知己的氛圍感。
她好懂他。
……我好多餘。
24
太後禁不住舟車勞頓,一回宮便臥病在床。
皇帝至孝,停了幾天的早朝,親侍湯藥。
我張嘴接了皇帝喂的一隻蝦仁小餛飩。
如果朝臣知道這幾天實際是被皇帝用來和我春宵苦短日高起了,估計得瘋一半。
另一半則會忙著恭喜我爹。
皇帝從手邊拿了份折子——這段時間他都是讓人送到鳳儀宮來批的——朝我晃了一晃,讓我猜裡面寫了什麼。
我很清楚,在皇帝不是昏君的前提下。
想拿穩自己的寵妃劇本不要太早下線。
在後宮裡怎麼作都好說,但是絕對不能碰前朝。
我爹也很清楚這一點。
比如之前那封信他就沒親自回,而是讓我哥用幸災樂禍的口吻敘述了事件經過。
展現了一對奸佞兄妹背後嚼人舌根的醜惡嘴臉。
也許是試探,也許是誘餌。
在朝政的事情上,皇帝一直以來並沒有任何回避我的意思。相反,還常常主動和我談起。
而我都是用崇拜的星星眼加「哇陛下好英明好睿智噢」應付過去。
可是今天……
皇帝和皇後那個默契的笑容在我腦中揮之不去。
於是我決定猜一猜。
裡面應該寫的是,太後這幾年常常身體不適,其實是因為擔心思念幼子才會心有鬱結。
所以皇帝應該赦免榮郡王的罪過,把他從那片荒涼之地放回來。
我知道自己一個字都不應該說。
但我實在忍不住。
我想告訴皇帝,我也懂他。
25
我竟然真的對皇帝動了那麼點心。
我對不起皇後。
我也辜負了我爹的信任。
早知如此,當初不如換我哥——不行,不能便宜了他。
所以皇後找我商量除夕宮宴事宜的時候,滿懷愧疚的我坐在那裡一個字也沒聽進去。
直到皇後喝了口英嫔遞給她的枸杞茶,說那今年就辛苦你了的時候,我才如夢初醒地從椅子上彈了起來,說我沒有經驗。
不是謙虛,也不是低調,是真的沒有經驗。
除夕宮宴是有門檻的。
五品以上诰命才能列席,未婚女性隻能由母親或祖母帶著參加。
我娘去世得早,所以我隻參加過一次宮宴,是在六歲,也就是我穿過來那一年。
當年太子十一歲榮親王十歲,還不是選妃的年紀,但擋不住各家夫人未雨綢繆的熱情。
小姑娘們吹拉彈唱各顯神通,現場氣氛宛如女團海選。
我完全沒有在後宮成團出道的興趣,借口更衣,溜出去參觀御花園。
那時我剛穿越,年少無知,認為自己肯定是個主角。
所以看到那個倒在一棵大樹下的女孩子,我想都沒想就決定救人。
她披了件大紅猩猩毡鬥篷,黑發散亂覆蓋了大半面容。
隻能看見一點精致的輪廓,皮膚白得像玉一樣,幾乎要和身下的雪地融為一體。
但鬥篷外的那隻手卻是駭人的紫黑色,虎口處有兩個細小的孔洞。
我沒學過專業的急救知識,憑著腦海中的大致印象,拔了頭上的簪子把傷口劃開,就大口幫她吸起毒血來。
反正我是主角,做什麼肯定都會開掛。
傷口裡流出的血顏色逐漸變得正常,我聽到遠處隱約傳來了人聲,就提著裙子溜了。
出來得太久,我娘會擔心。
而且作為主角應該高風亮節,一些做好事不留名的精神也是很有必要的。
隨後現實給了我殘酷的一棒子。
很遺憾,沒有金手指。
應該是吸血方式不科學,我回家後大病一場,昏睡了好幾天。
而醒過來後,我知道了自己也沒能救下那個女孩。
宮宴後的第二天,傳出了吏部尚書的獨女急病身亡的消息。
吏部尚書有一子一女。
兒子是榮親王的伴讀,女兒正為了未來王妃的位置努力。
公開的死因是急病而不是中毒。
想必後面掩蓋的真相,不好說,也不可說。
所以這件事情被我埋了,沒告訴任何人。
隻是從此明確了身份定位,不再妄想自己是主角。
26
最終除夕宮宴還是由我全程主持。
因為皇後說這是我應該做的。
明明是她應該做的。
但皇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