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和三房的利益無關,三夫人不慌不忙搖著扇子,笑看二房表演。
來延壽堂請安,明華裳向來隻負責聽,但今日她也忍不住說:“祖母,阿父,難得二兄想做,就讓他去試試吧。”
鎮國公對明華章縱容,素來是他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此事關系到明華章前程,拿這麼大的事冒險,連鎮國公也有些舉棋不定:“這是否太冒險了?”
明華裳卻不以為然,說:“我相信二兄,隻要他想,就一定能辦到。”
許多人都看過來,就連明華章眼中也含著訝然。鎮國公笑道:“你又不讀書,你怎麼知道?”
明華裳惱了,氣咻咻道:“我是不學無術,但我了解我二兄。我就是知道他行!”
鎮國公哈哈大笑,顯然沒把明華裳的話當真。唯有明老夫人上了心——不是對明華裳,而是對二夫人。
是啊,二郎還年輕,試一試沒有妨礙。世家大族一方面看不上科舉入仕的寒門官員,一方面卻很追捧才子進士。以明華章的相貌和德行,現在就有很多貴女想和他訂婚,如果再加上進士出身,擇親對象能更上一層,尚公主也沒什麼不可了。
明老夫人很滿意,說:“少年人有志氣是好事,我們做長輩的定然要支持。但修繕宅子免不了有人進出,恐怕會妨礙你備考。不如在家裡找個清淨的地方,你安心看書。”
“不用。”明華章說,“這些年多虧父親傾心教導,我已經長大,是時候為公府做些事了。女皇既然要遷都,那第一場科考必然會設在長安,反正遲早都要走,不如趁現在人少,我提早出發。”
鎮國公驚訝:“你怎麼知道?春闱少說都是明年的事了,何必這麼急?”
明華章頓了下,他見過女皇,知道女皇有意臨時加辦一場制科,就在九月。但這個消息還沒有放出來,他沒法告訴鎮國公實話,便道:“我是想著有備無患,提早準備總不會錯。”
“二郎有心了,讓他去吧。”明老夫人給這件事下了定論,“原本想著姑娘們要出閣了,趁今年讓你們兄妹多相處幾天。但兒郎前程最重要,你是家裡長兄,你出息了,其他幾個妹妹在夫家才能過得好。老二、老三家的,這幾天京中宴會多,你們帶著娘子多走動,三娘暫且不急,大娘和二娘的婚事,今年都看著定下來吧。”
明老夫人的話無異於一聲驚雷,明妤有些羞怯地低下頭,明妁一臉不在乎,但神情也是認同的。
娘子大了,自然該嫁人的。
明華裳的表情就不太好了。還沒等她想好怎麼婉拒,明華章就開口道:“祖母,這是我想和您說的第二件事。”
Advertisement
“二娘的婚事,不著急議。”
屋中一片安靜,連明華裳都意外地瞪大眼睛。二夫人笑了笑,道:“二郎,知道你疼妹妹,但女大當嫁。二娘都十六了,現在不議親,以後就嫁不出去了。”
“嫁不出去我養。”明華章語氣平淡,但莫名有種堅定的意味,“這次,其實我想讓她和我一起去長安。”
明老夫人板著臉道:“二郎,你在渾說什麼?你是郎君,不急著成家,但二娘是娘子。她若是十七歲還未出嫁,那就輪到官媒上門,到時被說給什麼人家,就由不得自己了。”
鎮國公向來寵愛孩子,此刻卻沒有替明華章說話,也道:“是啊,二郎,二娘去長安不妥。”
明華裳捏緊了衣袖,緊張地看向明華章。明華章筆直坐著,鎮定從容:“女子年滿十七必須嫁人不過是武德初年為了休養生息,定下來的權宜之計。哪能為了一條死規矩,匆忙決定自家女兒的終身?我聽說終南山德業觀清妙真人欲尋一女冠奉道,我覺得二娘正合適。德業觀修行不必斷塵緣,等二娘找到喜歡的人後,再還俗嫁人也無妨。”
明老夫人最開始完全不聽明華章的話,在她看來,女子生來就當嫁人生子,嫁一個好男人就是女人畢生成就,所謂不願意嫁人,都是嫁不出去的託辭。
可明華章說出德業觀後,明老夫人猶豫了。
三夫人這種小年輕可能不清楚德業觀,但明老夫人是跟著永徽朝的風起浪湧過來的,她很明白德業觀這三個字的份量。
女皇十分寵愛太平公主,其實她早年還有一個女兒,可惜剛出生沒多久就去世了。女皇十分悲痛,追封這個女兒為安定公主,谥號思。
對於李家的公主們來說,出家修道不是稀罕事,反正當女道士又不耽誤她們享樂。女皇同樣給長女安定思公主建立了道觀,正是德業觀。
因為侍奉的是未出閣的公主,所以德業觀裡沒有男道士,都是女冠。而觀主清妙真人更是出身世家,才學深厚,可惜婚姻多舛,連嫁三次,夫婿都不幸亡故。
夫家漸漸流傳出她克夫的名頭,她索性束發修道,成了清妙真人。女皇很喜歡清妙真人的才華,便將她調去德業觀,讓她每日給自己的長女念書談玄,以慰公主在天之靈。
德業觀不對外開放,雖然沒香火,但沒人敢輕視這座道觀。明老夫人的心思不由活動開了,女皇有多麼護短天下皆知,如果能進德業觀修行,那就是侍奉過安定思公主了。
明老夫人不由打量起明華裳。明華裳沒才沒德,除了一張臉以及龍鳳胎的祥瑞之名,委實沒什麼拿得出手的地方。
而德業觀裡全是女子,不用擔心名節問題;清妙真人是公認的隱士才女,從德業觀出來後,明華裳才名就有了;侍奉公主還能搏個德名,借一借皇家的光。
從各方面說,倒確實是一個給明華裳鍍金的地方。
現階段和李家、武家走太近都可能被卷入風波,從安定思公主入手,進可攻退可守。等明華裳從德業觀出來後,他們再給明華裳運作一下祥瑞之名,何愁不能名揚京城?
說不定,還能借此攀上皇家,步入公主王妃們的社交圈。
明老夫人能嗅出這其中的利益,其他人同樣能。明妤對做道士不感興趣,明妁卻坐不住了。
她悄悄拉了拉三夫人的衣袖,三夫人笑著說道:“二郎還真是神通廣大,竟然連德業觀的門路都認識。二娘今年十六了,娘子本來花季短,再讓她把大好青春都消磨在山裡,實在太可惜了。不如讓三娘去,她今年十三,先去侍奉公主幾年,等日後出來也不耽誤說親。”
二夫人面露嘲諷,刺道:“三弟妹,道觀可不同家裡,飲食清寒,不得自由,連父母都見不著。你忍心讓女兒受這種苦?”
三夫人當然不忍心,但想到忍過兩年清苦,女兒就能高嫁,三夫人還是狠心道:“侍奉公主,是她的福分。”
“弟妹真是深明大義。”二夫人諷道,“不像我一介俗人,萬萬見不得女兒受山野之苦。”
三夫人還要罵二夫人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被鎮國公冷著臉呵止:“夠了。”
鎮國公看向明華章,躊躇了一下,說:“二郎,你對裳裳的好心我能理解,但在終南山修道太苦了。她素來嬌生慣養,好吃懶做,我也沒指望她大富大貴,能找個老實人安穩過日子就夠了。德業觀之事……”
“阿父。”明華裳打斷鎮國公的話,堅定看著他,說,“我覺得二兄說的有道理。我聽兄長的。”
在普通道觀修行當然清苦,但公主的道觀可不一定。何況,明華裳不信明華章真能把她扔到深山老林裡,這一定是他為了讓她免於嫁人,找出來的借口。
去侍奉一個已經死去的公主修道,修多久,怎麼修,全由明華裳自己說了算,再不用受家族擺布。等一年後真千金歸位,她也能順理成章脫離明家。
這種好事,明華裳怎麼會放過。
鎮國公實在想不到明華裳竟然願意,他愕然看著女兒,道:“裳裳,你再想一想,這可不是開玩笑。”
“我想清楚了。”明華裳暗暗嘆息,她本來想說真話,但他們非不信。既然如此,她隻能開始道德綁架了。
明華裳正容道:“阿父,女兒頑劣無能,衣食住行皆由家族供養,卻無法回報家族,還總惹你和阿兄生氣。我也想為公府出一份力,阿父,你就讓我去吧。”
明華章冷眼看明華裳說得情深意切,對方講道理她談奉獻,對方說奉獻她談情懷,最後幹脆搬出忠孝這兩頂大帽子,終於把所有人堵得啞口無言。
明華章都差點信了。
明華裳泫然欲泣地說想為母親王瑜蘭盡孝,鎮國公還能說什麼?他隻能長嘆一口氣,說:“既然你執意,那就去闖蕩闖蕩吧。要是受不住山中的日子就給家裡寫信,就算得罪陛下,我也要將你接出來。”
明華裳有一瞬間的動搖,鎮國公說得如此無奈,一片拳拳愛女之心躍然言表,他真的不是她的父親嗎?
她無法想象,面前這個中年男人,一年後會冷酷地推開她,讓人將她送回蘇家去。
明華章也忍夠了演戲,說:“父親放心,我以我的名譽擔保,隻要二娘想離開,我一定完好無損送她回家。”
“那就這樣定了吧。”明老夫人一錘定音,“一會二郎去清點幾個能幹的管事,跟著你回長安。瑣事都交給他們,你安心備考就行。二娘也收拾收拾,跟著你兄長一起走吧,路上好歹有個照應。”
明華裳心裡樂開了花,還要裝作不舍的模樣應下:“謝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