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固然心下焦慮母親,但這種時候是不敢離京獨留太子一人應付事情的。
於是她安排自己年僅 12 歲的嫡子代她回河西探望。
太子妃一生所生二子一女,宮闱傾軋之下,如今隻剩這一根獨苗。
這是她的命根子。
備足人手,在太子妃不舍的目光裡,皇太孫踏上了前往西河探望外祖母的路程。
與此同時,我派出去尋找土疙瘩的人傳回消息,說是找到了我所要之物,隻是長在地裡看著不好保存,所以不敢輕易拔出,以免傷了根莖。
問我如何處理。
我看著他們傳回來的圖紙,心下驚喜難耐,趕忙回信讓他們守好那一片地域,我立即出發過去。
Advertisement
我尋此物五年,終是有了眉目。
32
發現土疙瘩的地方叫洪源鎮,是西河府治下的一個地方,距離河西府府城一百三十裡。
我帶著隨從足足跑了十日才到洪源,看著那一叢叢的綠色,我歡喜的不知如何是好。
我指揮屬下將它們連著周圍的土壤一起挖出,放入特制的已填上厚厚泥土的木框中,交代護安鏢局一路小心看護,務必加急送至京城。
雖然隻有十幾株,但這可能會是星火燎原的希望。
待洪源事畢,我前往太子妃母族謝家拜訪,想問一問太孫殿下何時返程,好一同歸京,卻得到太孫已出發的消息。
我辭了謝家挽留,匆匆啟程回京。
隻因這幾日我闲來無事暗暗琢磨上一世朝局,突然驚覺這一世南邊無水患,太子不需南巡,那上一世害了太子的那個人想要出手擊潰太子,將會從哪裡下手。
這一琢磨就琢磨出了大問題。
太子膝下僅太孫這一個嫡子,若太孫沒了,對太子一系打擊不可謂不大。
我急傳書信給沿路各處鏢局,讓他們務必小心留意太孫行跡,若事從緊急可直接調動人手協護太孫安危。
就這樣行過了相安無事的五日。
第六日,一行人進入開元府界。
民謠有傳唱,開元多山林,山林藏匪類。
所以,若真有人心思叵測想要對太孫下手,開源之界便是最後也是最好的地方。
因此每過一處山林,我都會令隨從留意並探查周圍是否有異。終於在路過馬蹄山密林時,前方有打鬥之聲傳來,我令人先行探看,發現正是太孫一行人遭了埋伏。
我令人前去增援。
雖事已提前預料,但我仍是低估了對方的決心,為狙S幼子竟派出如此多的好手。
廝S許久聲音仍舊未息,我們這方的人馬越來越少,身上刀風劍影刮出來的痕跡越來越多,隻怕是等不及救兵來了。
於是我瞅準時機拉上太孫就往山林密處鑽去。
不知跑了多久,山林裡被我們驚起一窩窩蟲鳴鳥叫,才因力竭而倒在一處懸崖下邊。
我撐著精神查看太孫的情況,他肩上背上各開了一處口子還流著血,再不想法子止住,隻怕會有性命之憂。
我隨手撿起一根樹枝當作拐杖,撐著身子去探查周邊環境,很幸運發現了一處被灌木擋住的低矮小山洞,我進去仔細看了並無動物糞便,應該是安全的。
於是我返回扶起太孫,一步一挪將他送入了洞穴之內,交代他好好呆著莫要出聲,然後爬出來去給他找能止血消炎的草藥。
等我找了藥再回去時,他已經昏迷發熱。
我用在路上撿到的石頭將藥草搗碎敷在他的傷口處,撕下一片裙擺替他草草包扎。
然後我又爬出洞去尋找水源與吃食,順便再找些退熱的藥物回來。
附近沒有水源,隻有被鳥類啄落地上的野果,我撿起咬了一口,酸中帶甜,可以入口。
扯了草藥,尋了幾片大葉子疊好接了些積水,我返回山洞。
用水將布條打湿,我一遍一遍擦拭太孫的額頭與脖頸,直到天暗了下來,我的手酸脹到抬起都困難,我才停下這個動作。
大概是到了半夜,我餓得醒來摸摸袖袋裡放的豬肉條還在,託前世在漠北受盡飢餓的福,才養成我如今隻要是出門必揣吃食的習慣。
取出一根慢慢嚼著,思索下一步該當如何,就聽見太孫輕呼:「水,水…」
我摸摸他的額頭,燒的沒那麼厲害了。再摸摸他的唇,已是燒出幹皮翹起。
將給他擦拭額頭僅剩的一點水摸索著遞到他的嘴邊,洞裡實在是太黑了,我也不知道他喝進去了多少。
葉子空了,可他依然囈語著要水喝。
可這大半夜的,我沒法出去給他尋水。
於是心下一橫,我狠狠在手腕上咬了一口,嘗到血滋味後,摸黑將手腕抵到他的唇邊,液體流進他嘴裡的那一刻,他便吸允了起來。
還好他隻是吸了一會就停下了,然後又沉沉睡去。
我摸索著昨天未用完的草藥,塞了些進嘴裡,嚼爛敷在自己的手腕上,也閉眼入睡。
33
我醒來時天已經亮了,太孫他靠在石壁上,眼睛直直盯著我手腕上的牙印。
我不以為然將衣袖往下拉了拉,遮住印記。然後傾過身子去摸他的額頭與手心,老天保佑,熱退了。
我從一旁取過兩個紅軟的果子遞給他,告訴他味道不是很好,但好歹吃了可以補充點水分。
他接過去就啃了起來。
我又從袖帶裡摸出兩根豬肉條遞給他。
「早餐,吃了補點力氣。」
「姑姑,」他垂頭帶著鼻音低聲喚我。
「還疼嗎?」
「不疼的,已經好了」我故意甩甩手臂安慰他,他的眼眶突然聚起了淚水。
不過還是個孩子呢,摟著他的肩膀輕輕拍著,像平日裡哄鈺兒那般安慰著他。
我不善辨別方向,而他頭一次出遠門。
我們商議著先在這兒藏上幾天,若無人尋來,咱們再自己尋路出去。
幸運的是,不過兩日,阿容便沿著我出去採集野果草藥留下的記號帶人尋了過來。
信號傳出,大批人馬朝我們聚攏過來。
開元府的官員們在瞧見我們的那一刻雙腿一軟就跪了下去,一個個擦著眼淚嚷老天爺,家中三代人的腦袋可算是保住了。
一群人總算是無驚無險的回到京城。
太醫給我把脈,說出勞損過度,氣血兩虧,好好修養一段時日便可恢復後,我感覺的到一屋子的人都松了口氣。
十歲的鈺兒憋了很久的眼淚掉了下來,在我身邊哭的鼻涕都吹出了泡泡,我沒忍住笑了,氣的他轉身就跑了出去。
接下來的日子每天都有人登門探望,玉竹怕她們打攪我了修養,整日裡拉著個長臉迎客,我幹脆以需要靜養的名義閉門謝客。
土疙瘩早已運到京城,如今在我縣主府的後花園裡生長的很好。
上一世出現意外的那年,我無意間發現土疙瘩可以食用,於是讓人將剩下的幾個挖出帶回了京城。
回京以後,忙起來我很快就忘記了這一茬,待到有一日想起時,它們已經長了新芽。
我就隨手在院子裡找了個地方將它們埋了進去,不料它們竟然那麼好活。
不過一個多月,就藤蔓爬了一地。
我無事時候將爬出地界的藤蔓剪下,隨手插在一處,結果,它們竟然也活了,並且根莖入土,長成一個個的小疙瘩。
可惜,我沒有看見他們長成的模樣,就S在了外邊。
閉門謝客的第四日,我開正門迎進一位不能拒絕的客人—太子妃。
她備重禮而來,真心實意謝我。
她這一生榮辱皆系太子身上,但她這一生希望卻全在這僅剩的兒子身上。
她拉我的手,掀開我的衣袖撫摸著手腕上已經脫痂的疤痕,淚水漣漣。
皇家傾軋向來殘酷,我找不著稱心的話來安慰她,隻一遍遍重復著:「娘娘,您別哭了,那些事都過去了,咱有後福呢。」
迎她進來的時候,她喊我長安;送她出去的時候,她喊我妹妹。
玉竹怕我闲不住,就悄悄去了宋府尋我阿母,讓我阿母過來管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