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渾水
大明宮,丹鳳高聳,宮宇巍峨。上官婉兒快步走入宮殿,對著帷幔後的人影行禮:“回稟陛下,善和坊踩踏已控制住,除了一庶民被燒死,沒有其他傷亡。”
帷幔後,兩個男子跪坐在地,柔柔依偎在中間女子膝上,可是明明他們看起來比那位老婦人強壯多了。金輝和燭火晃晃悠悠映亮他們的臉,兩人容貌很相似,鼻梁高懸,白皙俊秀,長了副君子如玉的好相貌,但眼角眉梢的媚意卻破壞了這份氣質。
上官婉兒垂下眼睛,臉上絲毫不為所動。蒼老的女聲慢悠悠從帷幔後傳來:“是怎麼控制住的?”
上官婉兒垂頭,低聲說:“京兆府少尹明華章正巧走到附近看燈,發生變故後他立刻調動金吾衛,穩住了民心。”
明華章?女皇緩聲道:“又是他。最近,總是聽到他的名字。”
上官婉兒拿不準女皇是什麼態度,垂眸,不敢接話。張昌宗覷了眼女皇臉色,笑著說:“不愧是陛下親點的進士郎,果真忠誠。”
女皇沒有反應,臉上還是那樣古井無波。張易之在背後按了按弟弟的手,輕聲慢語道:“是陛下洪福齊天,天命所歸,冥冥中得神佛庇佑,這才讓長安避過一次又一次危機。”
張昌宗得到兄長暗示,馬上明白過來,嘴像抹了蜜一樣說女皇是紫微下凡,奉承天命。
女皇聽自己的小男寵說了一會,淡淡道:“行了,既然沒事了就下去吧。傷亡的事讓京兆府好好處理,長安乃龍首之都,但這兩年長安的怪事太多了些,朕讓他們做京城父母官,可不是為了好看。”
上官婉兒俯身應諾,輕手輕腳往外退去,恭順地合上殿門。等人走後,女皇倚在榻上,有些疲憊地閉上眼睛。
張易之見狀膝行到前方,輕輕給女皇揉太陽穴。張昌宗揣度著女皇臉色,斟酌道:“陛下,您成日為國事勞累,也該保重自己身子。如今東宮既立,您不妨分些政務給太子,有諸位宰相護持著,不會出差池的。”
女皇合著眼,看不見他們的表情,因此張易之很直白地瞪向弟弟,目光中滿是不贊同。
他這話太急切了,女皇如今的脾性越發不可捉摸,若惹怒了女皇,後果不堪設想。
張昌宗卻不肯放過這麼好的機會,依然做出一副天真模樣,說道:“如今太子乃眾望所歸,臣今夜去宮外觀燈,還看到有百姓給太子立了長明燈,慶賀太子回歸長安,福壽綿長。若陛下教太子處理政務,諸公定然十分支持。”
女皇依然閉著眼,心中悠悠嘆氣。張昌宗雖然美麗,但著實愚蠢,挑撥說得流於表面,他心裡想什麼,女皇不用看就能猜到。
Advertisement
然而,正是因為這份愚蠢,女皇才相信他確實在民間看到了百姓為太子立燈,民間真心為李家重回長安而高興。
回,這個字十分耐人尋味。仿佛所有人都認定周武王朝是一個亂子,一個意外,一個寡婦可笑的野心。等她死了,這天下終究要回到李家人手裡。
李唐,才是滿朝文武秘而不宣的君王。她這一生從昭儀,到皇後,到太後,排除萬難終於成了皇帝,每一天都在爭。她不服女人天生比男人矮一頭,不服世家生來尊貴寒門生來貧賤,不服她明明謀略才能遠超於她的丈夫兒子,卻隻能屈居下位。理政權力給她,是丈夫和兒子的美德,收回,她也該感恩戴德。
可是憑什麼呢?憑什麼皇位隻有男人坐得,女人坐不得?
女皇為這份不甘鬥爭了半輩子,她殺了她的二兒子,流放了三兒子,圈禁了四兒子,利用了大女兒的死,拆散了二女兒的婚姻。她做了這麼多,終於如願成了皇帝,然而在她垂垂老矣之時,卻眼睜睜看著無論朝臣還是百姓,都期待著前朝復闢。
甚至都不能稱李唐為復闢,在天下人心中,本來便當如此。
那她這麼多年,算什麼呢?
女皇面容依然平靜,隻能看到眼皮下眼珠輕微轉動,暴露了她心緒不寧。張易之覺得弟弟太冒進了,不斷使眼色,但張昌宗覺得自己抓住了女皇心思,不肯收手,繼續乘勝追擊道:“不像魏王,隻有您能教導他。今日魏王還託人來和陛下問安,他正被禁足,不能進宮給陛下請安,隻能送盞燈,遙祝陛下千秋萬歲,龍體安康。”
去年年末,京兆府少尹明華章給連環挖骨案翻案,查出楚君案是人模仿作案,兇手正是魏王幕僚。雖然最後隻治罪幕僚,魏王因不知情從案件中抽身,但沒多久,魏王就被女皇禁足了。
女皇終於開口了,沉沉說道:“他倒是有孝心,但祈福燈有一盞便好,做的太多了,就多餘了。”
張易之緊張,手指險些按錯穴位。張昌宗心跳也漏跳了幾拍,拿不準女皇口中的“做的太多了”,說的是他,還是魏王。
他仗著女皇閉眼,仔細窺探女皇臉色,壯著膽子說:“魏王做的再多,心裡也隻向著您。他無非是爭寵,想讓您多疼他些罷了。”
女皇許久沒有應話,就在張易之心神惴惴,幾乎要控制不住跪下請罪時,女皇緩緩開口:“朕累了,你們都下去吧。”
張易之長長松了口氣,他用力掐了弟弟一下,示意弟弟閉嘴:“遵命。陛下好生歇息,臣等告退。”
出來後,張昌宗拉開袖子,看到手臂上都青了一塊,憤憤不平道:“五兄,你掐我做什麼?”
“你還敢訴苦?”張易之罵道,“六郎,你今日話太多了。魏王和太子無論如何都是女皇親人,他們兩人再落魄,女皇總不會殺他們,但你算什麼?你哪來的膽子,替魏王求情?薛懷義的下場你忘了嗎?”
張昌宗這些年無論走到哪裡都眾星捧月,哪怕宰相見了他都客客氣氣問好,如何受得了這種語氣?張昌宗也冷下臉,說:“你清高,你遺世獨立,可是女皇身體越來越差,她還能捧著你多久?等她走了,你去哪兒擺恆國公的威風?怕是連皮帶骨,都要被人剝了。”
張易之如何不知道呢?他們兄弟二人因為侍奉女皇一飛衝天,滿門顯赫,但這些煊赫都是無根浮萍,現在他們越得意,等女皇死後摔得就越慘。
他也想過急流勇退,遣散家財,去民間過回尋常日子,然而,皇權漩渦一旦沾上了,是你想退就能退的嗎?
從他們入宮為女皇獻藝那天開始,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如今不是他們殺人,就是來日別人殺他們,二張兄弟隻能找外援。唯有討好了下一任皇帝,才能保住他們兄弟的命。
然而,李家本身就是皇族,哪裡用得著他們扶持呢?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最終,他們選擇了同樣沒有退路的武家。
武家諸王中,又屬魏王最雄才大略。他們和魏王一拍即合,他們在女皇身邊為魏王通風報信,魏王日後保張家全身而退,這是雙贏之舉。
前提是,下一任皇帝得是魏王。再不濟,也該姓武。
張易之靜默良久,唯有朔風獵獵從丹鳳門穿過。最後,張易之說:“可是,你操之過急,恐怕在女皇面前露了馬腳。”
張昌宗嗤笑一聲,不屑道:“她是什麼人,滿朝文武誰的動向不被她握在手心,你以為我們能瞞過她嗎?她需要的,就是一個惡毒淺顯,毫無心機的傀儡。”
女皇更寵愛六郎,對琢磨女皇的心思一事上,張易之還真遠遠不如弟弟。張易之屈服了,問:“那接下來你待如何?”
張昌宗輕呵一聲,轉身看向巍峨高大,令人目眩神迷的大明宮,說:“女皇如今對李家的猜忌愈來愈重了。報信給魏王,至於能不能抓住機會,就看他自己的了。”
·
魏王府內,魏王看完飛鴿傳書,面無表情將密信遞入火中,燒成灰燼。
他一動不動盯著燭心,看得久了,眼睛被晃出虛影,空地上隱隱約約出現另一個人的影子。
他突然抬高聲音,問心腹:“李賢的遺孤找的怎麼樣了?”
心腹跪在垂簾外,心驚膽戰回道:“回殿下,蘇氏女和明家龍鳳胎一切行動如常,看不出端倪。”
魏王冷笑一聲,徹底失去耐心:“去年十月,你們就是這樣說的。”
心腹身體止不住顫抖起來,頭都不敢抬,忙道:“但屬下打聽到,曾有人多次在蘇家附近看到一個男子,疑似是鎮國公。”
魏王微微眯眼,鎮國公去過蘇家?那就幾乎可以坐實,抱去蘇家的那個女子才是他的親生女兒,李賢的孩子,就在那對龍鳳胎中。
還真是忠臣啊,為了一個死去的太子,將親生女兒送出去做犧牲品,這麼多年養在農家,甚至連來往都切斷了。明明是公府千金,卻鐵了心讓她一輩子當個農女。
真是大公無私。真是忠心赤膽。
魏王起身,用力將燭火按滅,道:“來不及慢慢等了,不如引蛇出洞。將這個消息透露給蘇氏女,安排她去鎮國公府鬧。把水攪渾,才能看出藏了多少條魚。”
魏王眯眼,陰鸷道:“我倒要看看,能讓臣子拋頭顱棄親女的章懷太子後人,到底藏在哪裡;等姑母知道臣子心目中的大唐正統李賢竟留有後人,還能不能坐得住。”
·
上元三日無宵禁,理應是全城狂歡的日子,但因為出了爆炸的事,長安戒嚴,不光禁衛軍的假期結束了,連明華章也緊急被叫到京兆府,聽候聖命。